搬家的日記本
李蘭進是無極縣畜牧局的離休干部,出生于1923年,家在無極縣趙正寺村。1937年“七·七事變”后不久,他父親被日本鬼子活活打死。李蘭進說,國仇家恨,他們全家對日本鬼子產生了刻骨仇恨,他的哥哥和嫂子不久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1939年,李蘭進也入了黨,并擔任了村里的青年抗日救國會主任,那一年他16歲。
李蘭進介紹說,他帶領村里的青年開展破路、擾敵等工作,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。“我識字不多,但革命斗爭要求我們必須學文化,我就一邊與敵人作斗爭,一邊學習認字、寫字。”在1942年“五一”大掃蕩時期前后,他開始寫日記。在打日本的間隙,他隨手把認為重要的東西記下來,斷斷續續地記,一直到1945年。
記者看到,這本日記紙張已經發黃,長約12厘米,寬約9厘米,用棉線裝訂而成,好幾頁已經殘損。日記的內容有些是豎寫的,有些是橫寫的,有深藍、淺藍等幾種顏色的筆跡,有些曾被浸濕,看不清楚,不過大多數字跡依然清晰可辨。日記里有與日偽軍斗爭的策略,有上級傳達的指示,還有學習的心得體會和抗日歌謠等。
新中國成立后,李蘭進回到鄉里工作,此后又先后到無極縣海河水利工程指揮部和縣畜牧局工作,上世紀80年代離休。盡管工作崗位變化、幾次搬家,日記本一直都收藏在老人身邊。中國收藏家協會理事、河北省成人性用品協會副會長牛雙躍表示,這本日記有很高的歷史資料價值。
|